网上有关“声音的科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声音的科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这样的一则新闻?四川多地出现不明巨响,有人家里的玻璃甚至出现了裂痕。据说是飞机音爆引起的。虽然还不确定事情的真相,但从网友的谈论中可以知道音爆的威力的可怕之处。那么什么是音爆?以及音爆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从声音说起,因为声音,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身边。例如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听见闹钟的声音,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等等。声音源于物质的振动,并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面的宇航员不能面对面地依靠声音进行交谈,其中的一名宇航员说的话转换成电磁波传播到另一名宇航员那里再由电磁波转换成声音才能被其听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340米每秒,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1500米每秒,而在刚铁中传播的速度高达5200米每秒。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初中时候把耳朵贴在蓝球杆上的经历,当篮球撞到蓝板的时候,那声音可谓是相当的响!该行为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请大家不要轻易地模仿!不过说到声音的速度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对介质而言的,其声波方程是符合伽利略变换下的形式不变性的。
我们知道飞机的速度超过空气中的音速时会产生音爆现象,这时飞机压缩空气产生的声音被飞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所以坐在飞机上的人听不见音爆的声音。但飞机上的人却可以听见彼此之间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音爆是压缩飞机外面的空气所产生的声音,而飞机外面的空气是相对地面静止的,所以飞机外面的声音相对地面的速度为340米每秒,当飞机超过这个速度时就可以把飞机外面的声音甩在飞机后面。但飞机里面的空气是随着飞机一起运动的,且相对飞机是静止的,所以飞机不管多快都无法甩掉飞机里面发出的声音,所以在飞机里面可以正常地用声音进行交谈。拿个通俗点的例子就是火车外面的狗追着你和火车里面的狗追着你是不同的情况。
由于运动的小球具有动能,而声音可以看作分子的振动,所以声音也是具有动能的。同时声音也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能量。声音的能量能有多大?在最强大脑的一期节目中,小伙用声音震碎了玻璃杯,而当时在场的评委都表示不可能,结果确实让人吃惊!在流言终结者的一期节目中,实验人员驾驶超音速飞机低空飞行产生音爆震碎了屋子的窗户。看来声音的能量也不能忽视。声音也具有频率,当声音的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古代有个僧人无意发现寺庙里的大钟会无缘无故地自己响起来,其实是因为外界的声音达到了大钟的固有频率,彼此之间产生了共振现象,所以大钟会发出声响来。但共振现象有时也是一种不利影响,例如卡门涡街引起的共振现象导致塔科马悬索桥事故的发生。
人类设想过发明一种次声波武器,当次声波的频率和人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干扰身体的各项机能。虽然这些事件都引起过很多的争议,但不可否认共振现象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对,请联系作者纠正。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自然科学声音的特点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是物理的一个必考点,而且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是拿分的关键。下面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4、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交谈。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6、声速:即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气温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x108m/s。
7、回声:声音在传播中,当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形成回声。
只有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离人至少17米人耳才能把它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将和原声混在一起,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8、注意:不要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发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9、不要认为只要听到两次声音就一定是回声,听不到两次就一定没有回声。
10、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①空气传导;②骨传导。
12、人耳听到声音两种途径:①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②声波-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13、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发声体振动,且是每秒振动20-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要有良好的接受声音的器官(人耳)。
14、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从而能判断声源的位置的现象。
应用: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立体声。
注意:不要认为人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15、概念: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6、决定音调因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7、频率: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符号:Hz
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波形紧密的频率高)
18、概念: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19、决定响度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高,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20、增大响度的办法:一是减小声音的分散;二是减小人耳到声源的距离。
21、音色概念:声音的品质。
22、决定音色因素:发声体本身注意:不要认为音调高,响度一定大。
23、噪声的概念:①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2)、听觉下限为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可超过70dB;
为了保证息和睡眠声音不可超过50dB。
25、噪声的控制:
(1)、控制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
注意:不要认为优美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不要认为0dB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没有物体振动。
26、利用声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
27、利用声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物质;超声波除尘、洗牙。
简答
1、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由于声音被山峰、云层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
2、2002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雪崩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请你分析:雪地登山,为何不宜高声喊叫?
答:登山或探险的人进入雪山或溶洞之中,一般都禁止高声喊叫,这是因为山上雪堆及洞中岩石支撑可能十分脆弱,高声大叫引起空气振动,传到雪堆或岩石上会引起它们振动起来,这样可能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从而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进入这类地区千万不要随意大呼小叫。
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答:(1)两个人对面说话,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闪电过后要好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
(3)发令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4)放礼花时,看到礼花后,很长时间才能听到礼炮声。
4、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教室中间不动,然后,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用两手击掌发声,请问该同学能否准确判断出击掌的地方?为什么?
答:不能正确判断击掌的地方,因为人是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方向的,而当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击掌时,声源到两个耳朵的距离相同,两只耳朵感觉的时间就没有先后之分,不会产生双耳效应,所以不能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5、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而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请解释其原因。
答: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贝多芬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即骨传导来进行创作的。
6、假如你是一名舞台音响师,你怎样使台下的观众听到更好的立体声音?
答: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音箱),这样观众就能听到更好的立体声。
7、把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掩紧耳朵,你会听到嘀嗒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什么?
答:骨头能够传导声音,而且传声效果很好。
8、许多内部听觉还完整的聋子,也都能够依着音乐的拍子跳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这是因为音乐的声音经过地板和他的骨骼传导到耳膜使其振动产生听觉的缘故。
9、将开水倒入一个空暖水瓶中,暖水瓶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声音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向暖水瓶内灌水时,引起水面上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随着水面升高,上方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变快,这样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高。空气柱振动幅度变小,响度变小。
10、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呜呜的响声,但夏天却听不到,为什么?
答:因为冬天天气冷,电线受冷收缩,振动频率高,音调高;而夏天天气热,电线膨胀松弛,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1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是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否采到了花蜜,这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答: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来辨别的。蜜蜂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300次/秒),音调低;不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大(440次/秒),频率大,音调高。
12、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为什么?
答:能引起人们的听觉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10Hz,它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为500~600Hz,它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13、有人说音乐是乐音,因此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也是噪声,因此音乐声可成为噪声。
14、墙壁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
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如墙壁、玻璃等,大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门窗关闭后,传到寅的声音将被减弱,这就是利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一个途径。
15、文明卫生城市为什么要求植树种草?
答:植树种草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树木和花草可以吸收、减弱噪声,使得城市更显得安静,让人们放松神经,享受自然。
16、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答: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在市区内禁止鸣笛
17、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其原因是什么?
答:马路上的嘈杂声主要来自各种机动车辆发出的噪声。降雪后,马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这时马路上的雪较松软,变成了较好的吸声材料,噪声被雪吸收了,所以,雪后的马路上显得比平时寂静多了。
18、一部科幻片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的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答:(1)在太空中听见爆炸声(真空中听不见爆炸声)(2)先听到爆炸声后看到爆炸的火光(光速大于声速)
29、光、声的传播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光的传播不需要媒介物,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真空不能传声。
(2)一般说来,媒介物的密度越大,光速越小,而声速却越大
(3)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20、为何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听起来要响亮?
答:在屋子里讲话,回声跟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要响亮些。
21、**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什么?
答:燕子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用是使射到墙上的声音不再被反射到观众那里,避免产生混响,也就是减弱回声。
;声音的特点
1、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2、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3、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名字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4、音色: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典型的音色波形有方波,锯齿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5、乐音:有规则的让人愉悦的声音。噪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6、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
7、当两个物体碰撞后振动产生声音时,若两者振动频率比为不可化简的复杂比,如:201:388,那么我们分辨出来会觉得这个声音刺耳;相反,若两者振动频率比为可化简的简单比,如:3:7,那么我们分辨出来会觉得很动听。
关于“声音的科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阚统泽]投稿,不代表超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czc88.com/bkdq/202501-236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超站号的签约作者“阚统泽”!
希望本篇文章《声音的科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超站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声音的科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声音的科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这样的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