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如何在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在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要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激发兴趣,挖掘创新的原动力。例如:在学习机器人的入门课《认识机器人》时,我在课前精心编辑了一段机器人微视频《神奇的机器人》,里面有各种先进智能机器人的活动场面。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欣赏这段微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进入一个科幻的机器人世界,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随后,我又拿出一个舞蹈机器人,并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机器人并形成直观的印象。然后,我适时提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你心中的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兴趣被激发出来。而对于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材料,比如积木、传感器、小灯泡等,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进而通过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要精心设疑引导,激励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精巧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机器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疑,合理引导,激励学生思考,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校园卫士》一课的教学任务是设计用于巡逻“模拟校园”场景的循迹小车,涉及电机、传感器、循环、分支设计等知识,很有挑战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创新思维框架,我精心设计了下面的《思维图表》。
项目名称 校园卫士
提出问题 把握问题实质,提炼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问题 模块1 模块2 模块3 模块4 模块5
情形1
情形2
情形3
《思维图表》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完成。下面列出了其中一组学生完成后的表格。
项目名称 校园卫士
提出问题 设计绕指定路线行走的循迹小车
分析问题 行走路线 机器人搭建 程序设计
驱动 传感器 其它
1 环形 三轮 2个灰度 驱动器 5种情况
2 8字形 三轮 3个以上灰度 驱动器 交叉情况
3
从表格上可以看出,学生经过研究,提炼出问题模型,并细分为行走路线、机器人搭建和程序设计三个模块。这说明,他们考虑得很细致。但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给学生列出了以下问题清单:1.除了三轮驱动,你还能设计出不同方式的吗?2.这样的设计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天黑了,用灰度传感器还行吗?若不行,应该怎么解决呢?3.除了使用灰度传感器,你还有什么办法?4.观察各小组的设计,你认为哪一个小组设计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训练了其创新思维,增强了其创新能力。
三、要鼓励冒险精神,锻炼学生的创新毅力
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以致不愿意再尝试,甚至会放弃。尤其是一些训练项目,需要反复实验,实验过程非常枯燥,因此创新毅力不强的学生就不能坚持下来。
例如:在完成挑战“趣味漫游”这个任务时,学生必须让机器人越过重重障碍,到达指定位置,然后再顺利返回。由于涉及知识点多、任务难度大,学生设计时考虑不周全、动手能力不足,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车体跑偏、卡壳、不按设计思路运行等问题,以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打击。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指责,而是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我问:“你们看看超声波传感器放偏了没有?传感器数量足够吗?”最后,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重新燃起斗志。在我的帮助、鼓励下,学生变得坚强了。
四、要注重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有时候,用计算机编写的程序在理论上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当传输到机器人身上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反复调试,才能达到目的。
例如:在足球对抗模拟赛中,看似简单的机器人组装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螺丝漏装、传感器数据线插错位置等。在正式比赛中,学生忘记消磁、定北的事情经常发生。在实践锻炼中,学生不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关乎国家建设和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机器人教学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让学生尽快掌握创新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学会创新创造。
乐高迷你机器人教程如下:
1. 准备材料
乐高积木:收集各种形状、颜色和尺寸的乐高积木,包括轮子、齿轮、电机等。
传感器和电池盒:根据你的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电池盒。
乐高机器人套装:初学者可以选择乐高官方的机器人套装,里面有详细的说明书和组件。
2. 设计构思
确定机器人类型:考虑你想要制作的机器人类型,例如小车、夹子机器人、舞台模型等。
绘制草图:画出机器人的大致轮廓和功能布局,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结构。
3. 组装
按说明书组装:如果有套装,按照说明书一步步地组装积木。
创意组装:尝试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组装,灵活运用各种积木组件搭建。
4. 添加电机和传感器
连接电机:根据需要,将电机安装到机器人上,连接到电池盒以实现动力驱动。
添加传感器:根据机器人功能,添加传感器,如红外线、触摸传感器等。
5. 调试与测试
调试程序:如果使用编程积木,编写简单的程序控制机器人,测试其功能。
测试运行:确认机器人各部分组装是否牢固,进行测试运行,调整、改进或优化设计。
6. 学习与创新
学习乐高机器人编程:如果机器人需要编程控制,可以学习乐高专门的编程软件,比如LEGO Mindstorms。
创新设计:不断尝试新的设计和功能,展开更多想象力丰富的创意。
乐高迷你机器人的制作不仅是一个有趣的项目,还能够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探索乐高积木的丰富多样性,将乐高组件组合成独特的机器人,是一种有趣且充满挑战性的创造过程。
关于“如何在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接子圣]投稿,不代表超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czc88.com/zsbk/202502-39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超站号的签约作者“接子圣”!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在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超站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如何在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在机器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